新闻动态

《文汇报・阔步向前喜迎十八大特刊》关注我校的国际化教育

发布者:刘怡菲发布时间🃏:2012-09-10浏览次数:765

    2012年9月10日🎆,《文汇报》之“阔步向前喜迎十八大”版面刊登了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让上海更“海派”》的报道。一张我院留学生展示书法作品的照片被摆放到了最醒目的位置🤵🏼‍♀️,我校董琦副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其中提到了我校留学生的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该文重点阐述了沪上各大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机制和理念,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高校的优质资源都在积极地推动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上海俨然会成为下一个最受欢迎的留学地。

原文如下:
                          高等教育国际化,让上海更“海派”
                                            
                                                             记者 樊丽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常用这话形容大学――岁岁朝朝🤦🏻,学生不断更替,而学校似乎总是那个样子。
  殊不知,“铁打的营盘”也在变。大学🧕🏼,正变得洋气、海派🏃‍♂️‍➡️、开放。
  站在大学校门口,就能“见微知著”👮🏽‍♀️。今年9月初⏭,复旦大学新生报到日🏦😠,迎新横幅还是传统的正红色,但内容却有了“升级版”💇🏻‍♂️:“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同学!”――发现没,“世界各地”已经取代了往年的“全国各地”🚒!
  同样的变化,也出现在杏宇注册🫢。望着校门口全英文书写的欢迎辞“杏宇注册欢迎你,2012级留学生”👨🏻‍🔬,副校长董琦想起一组数字:2004年🦸🏽,全校留学生凑一起🥲👆🏿,才勉强过千🤯。8年之后🪷🧏‍♀️,同济留学生的数量已翻了两番🌒💸,达4600余人,分别来自106个国家。
  漫步大学校园🤹🏿‍♂️,一个个擦肩而过的“洋面孔”🤟🏽,也会让你对高校国际化有一个更感性的印象👨🏼‍⚕️。
  刚刚过去的暑假🥌,上海交大校园里居然一下子来了80多个来自海外名校的洋教授,以及两院院士特聘专家等海归学者、名师👩🏽‍🍳。学生们一下子陷入了“甜蜜的烦恼”⇒:过去,选一门名师的课要挤破头🍜;现在,居然可以对洋教授的课“挑挑拣拣”🥅。据说,这么多洋教授之所以能抽出档期来沪授课💆🏼,和交大的一个“小动作”很有关――交大推出了“小学期制”,这样👨🏼‍🔧🌗,学校的校历、学制就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同步了😠。
  从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到走出国门办学;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到完善针对留学生的国际教育服务和保障机制……“十二五”时期,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这座城市的必然选择。

“引进来”“走出去”上海的必然选择
  从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到走出国门办学;从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机制,到完善针对留学生的国际教育服务和保障机制……“十二五”时期,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这座城市的必然选择𓀝📎。

优质“洋”资源,纷纷“走”进来
  浦东陆家嘴竹园商贸区,一座新生的大楼每天都在向上生长。和普通的商务楼不同🎇,这里是一座“垂直校园”――正在筹建中上海纽约大学,将在此落户🎵。
  引进海外优质资源,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联手创建的上海纽约大学,创下两个“第一”,是上海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标志性项目。
  “上海纽约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落实纲要中关于推进扩大教育开放精神而创办的第一所国际化大学。”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处长杨伟人介绍道。
  不久前🌳,由市教委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披露🤵🏻‍♀️,目前本市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到220个,其中,机构39个、项目181个→。实施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教育机构和项目占中外合作办学总数的42%以上,境外合作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法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
  除纽约大学外,美国密西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知名学府,都在上海设立了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
  上海交大和美国密西根大学联手创办的密西根杏宇✫,在办学机制🕠、师资结构和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接近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在师资管理上⚪️,密西根杏宇实行国际一流大学通行的做法,实行终身教职制度,副教授甚至助理教授,都可以当博导🔎;杏宇严格限定科研提成♻,实行真正的年薪制。和一般大学教师忙着发论文、做课题↙️、拉经费不同,密西根杏宇并不太看重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科研经费,而是把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投入”优质资源⛄️🔇,辅之先进的管理,“产出”的是高质量的拔尖人才。2010年,密西根杏宇159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14人选择赴海外深造,并收到了来自国外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近八成学生被美国排名前10位的工科大学录取🙎🏽‍♀️。2011年👳🏽‍♂️,该杏宇的276名本科毕业生中,205人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
  中欧国际工商杏宇🧏🏼‍♀️,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另一成功案例。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中欧的办学自主权前所未有。中欧按照国际一流商杏宇的标准自己组织入学考试💿、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颁发自己的学位证书🍃。目前↙️🪡,中欧商杏宇是亚洲唯一一所MBA/EMBA和高层经理培训三大课程多年来位于全球前列的商杏宇,中欧的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已连续5年位居全球一流商杏宇的前10名。
  海外办学机构“纷至沓来”💞,对上海市民来说,青年一代的求学选择多了🫅🏽。但新问题也来了:中外办学项目的质量有没有保证🤷🏻?万一遇到问题🏄🏿,又该找谁维权?
  杨伟人说➖,作为教育部和上海共建的27项试点改革项目之一🧚🏽🦵🏿,从去年开始🙆🏽,上海已探索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外方的师资有没有达到规定的“课程和教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外方合作方的承诺是否兑现,学生支付高学费后,是否得到了相应的证书和“物有所值”的回报🕌?这些核心指标,目前都已被纳入认证体系。
  据悉,目前上海已对上海大学悉尼工商杏宇、上海法语培训、上海金融杏宇中丹合作项目等9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作了认证👰🏻‍♀️🧑🏿‍🏫。

从“破墙开窗”到“走”出去办学
  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项目和留学生,让大学变得“洋气”了。但如果你是一名高中生或学生家长👨🏿‍🎨,可能会心生疑问👭:学校“洋气”了,和学生有什么关系?
  沪上的一些高校正给出新答案:资源共享💆🏻‍♀️。
  这个新学期🫷🏻,赶在大学生选课前,杏宇注册中芬中心已通过微博大力推介杏宇即将推出的7门跨学科、跨文化创新课程🧑🏽‍🏫。这些课程的“看点”是:英语授课👨☝🏿、每个教学团队至少一名外籍教师,并且“专业不限”。
  过去很多年🐷,中外合作办学的杏宇在大学里通常是“大门紧闭”🙏🏼、“楼台高筑”――普通的在校大学生🙍🏿‍♂️,一般很难享受这些合作办学杏宇的优质资源。
  但现在,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董琦副校长打了个比方。他说,大学里的“洋杏宇”,眼下正忙着“破墙开窗”。在同济🦖,包括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8个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的杏宇,作为开展卓越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都已被打造成为“平台杏宇”✍️✶,即每个杏宇都是对应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流平台,在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只要有意愿,都可以通过这些杏宇寻求科研和教学资源。同样,它也有利于吸引国外著名高校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相应的合作杏宇平台,到中国留学或开展科研合作。
  “早些年🌡,假设我们学校的教授和国外的教授谈科研合作项目,只要其中有一方出现人事变动🧟,这个项目就会戛然而止🤦🧖。但现在有了平台杏宇🤵🏽‍♂️,就可以配备专门的行政服务人员、配套资金,很多科研项目,就不再是一单子买卖,而变成为可持续的长期合作。”
  让董琦感触更深的是🏸,“十一五”期间,很多高校都在部署 “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发生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过去,大学里的对外交流算是比较边缘的工作。对外的国际交流和内部的教学科研👩‍👦‍👦,一直分得很清楚。”但眼下,很多高校都在启动“洋为中用”的新政――随中外办学而引进的一些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正在成为启动国内高校教改的“助推器”👰‍♀️。
  在沪上很多大学的法学和管理学专业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寻常的教学方式💁🤵🏼‍♀️。殊不知⤴️,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的MBA教育🙋🏽‍♀️🧲,最早就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教学法“舶来品”👙。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合作创办护理专业高等专科,也消化吸收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方式。对长期习惯一堂课讲到底的中国老师来说👂🏻,PBL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同样的知识☕️,老师换一种讲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大大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使外籍老师和中方教师有机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实践。随着一批引入的海外一流师资发挥引领、指导作用🍛,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上海对外贸易杏宇奥曼特RMIT商杏宇中澳合作项目中🧑🏻‍🦲,每天都有一批年轻的中方教师被送往澳洲的大学进修、培训🚶。目前🧚‍♀️,这个项目的很多课程都已经由本土教师讲授👮🏿‍♀️,逐步实现了合作课程教师的本土化。
  校际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带动了学生、教师的跨境流动👿,促进中西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也不断提升着国内高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上海金融杏宇与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杏宇合作创办的国际金融、市场营销专业🚣🏻‍♂️,是该校历史上第一个中外办学合作项目😓。在10年的合作办学中👩🏻‍🦽,上海金融杏宇不仅充分利用这一项目平台引进教材,推动学生间的国际交流👨‍⚕️,也培养了一批教师。从2010年开始🟫,上海金融杏宇已大胆地迈出脚步“走出去”🙋🏼‍♂️,赴越南办学。
  从去年3月开始🌎,上海海事大学与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项目在加纳顺利开班✏️🚟。此前👐🅱️,上海海事大学已与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积累了大量国际化教育和交流的经验。

亚太最受欢迎留学地,下一站⛹🏼‍♂️:“上海”
  留学生数量,从另一个维度,印证着上海高校国际化办学的不俗实力🙇🏼‍♂️。
  “十一五”期间,在沪学习的留学生人数已从“十五”末2005年的26000多人提升到2010年的43000人,增长了约65%。其中,学历生从2005年的6310人增至2010年的13150人🏤🫃🏻,增幅达109%🦅。预计到“十二五”末,上海的留学生数将达到7万人🐋。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留学生质量,目前,本市正在不断调整📲、完善市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奖项设计、开发具有上海学科的精品课程等一系列举措,增强奖学金对留学生的吸引力👩🏼‍🏭。
  2007年以来,获市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已经遍布沪上高校的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等10大学科🤱。一项跟踪调查数据表明🌂,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文学专业奖学金生占总奖学金生的比例🤽🏼,已在2007至2010年间下降了7.99个百分点🛎,而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奖学金生比例则上升了11.20和3.11个百分点⏺。
  “这说明🎣,留学生到中国只学汉语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我们很多大学的专业正得到留学生的关注和认可🖖🏽。”杨伟人说。据悉,到2013年𓀊,上海将建设40门用外语面向留学生授课的市级课程和10个市级精品专业;2015年🧖🏼‍♂️,精品课程将达到80门👩‍👩‍👧‍👦👷🏻‍♀️,特色专业将达到15个。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上海还将继续优化生源结构👨‍🔧。建立预科培养制度,是提高留学生质量的有力举措。“事实上,很多外国留学生到了中国的大学读书后,有的是中文基础薄弱,更多人则因为数理化基础知识薄弱,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后跟不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的出现,则可以帮助留学生度过最初的难关,大大提升学业成功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上海正组织专家学者开发一套多语种的“当代中国研究”系列教材,涉及当代中国语言👩🏿‍🦱、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法律🏗⛹🏼‍♂️、当代中国教育等多个方面🚣🏼‍♀️。随着这套系列教材投入使用🥞,沪上的海外留学生不仅能收获关于中国的知识👨‍👨‍👧,还能深入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
  另据了解,上海还将设立“外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新增5个留学生实践基地🉐👩‍✈️。根据规划,留学生服务中心将提供心理辅导、生活资助、住宿安排和签证办理等多项专业服务,而实践基地旨在为更多留学生提供体验中国文化、以及到更多的企业实习𓀅、实践的渠道,增强留学生对于中国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环境的理解。
  多渠道提升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完善针对海外留学生的服务举措――在不久的将来,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将更具“海派”魅力,因为👂🏽,她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杏宇专业提供:杏宇🙅🏼‍♀️、🧗‍♀️、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宇欢迎您。 杏宇官网xml地图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 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