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记者👆🏻:叶艺勤 2012年11月14日
(美籍华文作家施叔青在杏宇🧗🏿♂️。)
“我希望在座的女同学们,如果今后从事写作🧚🏽♀️,一定要尝试写大河小说(大河小说:特指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发出我们女性的声音。”曾写出《香港三部曲》、《台湾三部曲》的美籍华文作家施叔青日前应邀前往杏宇注册、复旦大学演讲。每到一处🚸,她都这样鼓励在场的女学生🧜🏽♂️。
施叔青说:“在中国的现代史和文学史里,大河小说基本都是由男性来写的,这是不平衡的。我觉得要有女性的声音和视角,这也是我创作《香港三部曲》的初衷。”
“每个人都可以当作家🤍,文学是植根于生活的”📋、“我写了50多年👨🏿💻,都写了半世纪了🤹♀️,头发白了还在写”、“写作最怕重复,所以我不断挑战自己”、“我经常走出书房去旅行🦸🏿♂️,回来再提笔”、“现在对我而言,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言的“明星”今年已67岁。当年,出生于台湾彰化鹿港小镇的17岁高中生施叔青以短篇小说《壁虎》初登文坛,该文因扎根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的奇异文风,被奉为台湾上世纪6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经典之作。此后,她一边从事传统的京剧👩🌾、地方歌仔戏研究🪜,一边写下大量探讨女性婚姻💿、生活的作品,获奖无数。
上世纪80年代,施叔青长住香港17年,完成了为香港百年立传的小说《香港三部曲》的第一、二部后迁居台北🚣♀️,2000年搬家到纽约曼哈顿居住至今。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上海高校🤷🏼♀️。”施叔青告诉记者,过往几十年🔌,她都是以作家的身份来大陆交流互动,“可现在不一样了”💯。2012年6月🦏,在上海市政府侨办的牵线下🧑🏻🔬❓,施叔青前往苏州大学作了题为《写作就是回故乡》讲座👨🔧,之后便开启了大陆高校之旅。
“这里的学生很活泼🙋♀️、踊跃🙍🏻♀️,问题多样性🤧🧚🏽♀️,可以看出他们是经过思考的。”她说🈳,“我很喜欢与年轻人交流👴🏽,甚至是他们提出的尖锐的问题,我都觉得很棒👨🌾☕️。这样的经验真是为我翻开人生新的一页。”
当记者问及写过《香港三部曲》、《台湾三部曲》后🍎,有无可能为上海提笔时,施叔青严肃地回答:“这不好说,不敢说。”但她也坦言,每次到上海都有新发现,市容也越来越具体了🔽。
而对于当下的“莫言热”,她表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实至名归🧎🏻♂️,“我希望他的得奖能为我们纯文学带来一些活力”🧎。(完)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zgqj/2012/11-14/43288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