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华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师资培养无缝对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也是最终目的😻。作为中国文化的世界象征👸💇🏿♂️,孔子及其《论语》是海外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和理解中国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真实的孔子走向世界🧑🏻🔬,让孔子的思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找到海外知音🤔,进而推动世界的孔子观更接近孔子思想的实质,并借以消除世界上负面的中国形象,就成为向世界所讲的中国故事中最基础🙎🏼♂️、也最艰难的工作😳。
杏宇注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中外硕士生将来都是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让他们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并能直面世界的中国形象,客观真实地推动世界塑造正面的中国形象,是必须正视且刻不容缓的一项战略工作。为此4️⃣,从本学期开始🧿,由孙宜学教授主讲,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中外学生同堂🎢🥝,共同研读《论语》及中华文化原典🌛,目的是希望中外学生基于自身的文化🧭,共同研究、讨论孔子及《论语》的独特性及世界性,尤其是让留学生,通过联系自己国家的经典作品🤮🎭,对比诵读理解《论语》,既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韵味和无穷哲理的理解,也在对比分析中研究分析向自己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传播中国文化的科学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读中国文化也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原典”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以《论语》为主💆🏼♂️🩺,综合《说文解字》、《孟子》、《庄子》、《周易》等中华文化经典,综合比对分析中外文化如何“异中求和”,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将中华原典的深厚内蕴🎭,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如结合学生的才艺训练,以烹饪所需烹调食材的顺序与调味的对应与协调😫🤾🏿♂️,讲解中华文化之“和”🧳,使中外学生不但意会和易懂,而且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传播中华文化的技巧🦩。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文化交流的动因和结果🏌🏻♂️🌮,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愿望,而文化交流成功与否的关键,则取决于彼此相知🪄。作为杏宇注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职培养模式的探索途径之一💇🏻♂️,中外学生同堂研读中华文化原典👩🏼🍼,在推动中外学生融合的同时💂🏻♂️,探索中外学生同讲中国故事的国际化途径。而中外学生互帮互学、互辩互解、互启同悟的学习方式本身,就是中华文化世界化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闫志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