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孔子杏宇总部🚣🏿♂️、国家汉办与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负责承办的首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活动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遴选晋级赛🥷🏼。我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黑龙同学(苏丹)顶着巨大压力🛵,通过“模拟课堂教学实战”和“文化传播综合比拼”两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成功获得了“通关牌”。经过来自23所院校31位专家所组成的评审组选拔,包括黑龙在内的50名选手(中外各25人)将于6月参加首届“汉教英雄会”夏令营。
为进一步向中外观众呈现汉硕生的风采和汉教事业的前沿理念风貌,让更多的人爱上学汉语,爱上教汉语,此次“汉教英雄会”夏令营活动首次将汉语教学类比赛搬上荧幕🧟♀️,结合真人秀、娱乐益智类节目的展示模式,利用现代科技舞美和外出文化任务,强化选手的个人魅力值和影响力。届时🍥,我们将通过电视、网络看到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期待黑龙在夏令营中再接再厉𓀜✊🏽,取得更好的成绩!
汉教英雄会晋级赛通关人员名单已在汉办官网公布
载誉归来的黑龙讲述了他参赛的经历,让我们跟随他的回忆感受一下“英雄会”的现场:
根据组委会给我的材料,这次有132名选手参加晋级赛🙋🏽♀️🐆,其中中国选手75名,外籍选手57名,比赛为期一天,中外选手同步参加🌰。4月15日上午进行了“文化传播综合比拼”,按流程先进行5分钟的才艺展示,然后是3分钟的当代中国问答和7分钟的中国文化与文化传播能力问答,考场里有两位考官。我表演的才艺是唱歌🪲,准备了《青藏高原》,个人觉得表现不是非常完美。唱完🧒🏻,考官问:“你还会唱其他歌吗?”我说:“当然会。”不过他们也没有再让我唱。接下来就是连珠炮一样的提问,印象特别深的是让我看一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还让我设计一次中秋节的文化活动。有些内容,平时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过👇🏻,答起来也比较自信,但有一道题把我考懵了——考官读了一段《道德经》里的话🔩🚵,让我写下来,再翻译成白话。那段话我从来没听过,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下午是“模拟课堂教学实战”🤟🏽,15分钟准备🈷️,模拟教学展示8分钟,然后考官提问。我抽到一篇挺长的课文🧑🏽🎓,要求讲的语法点是“越来越……”🛵。这次比赛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要求我们用他们准备的教具来教学。我这题提供的教具是一个布袋和一个乒乓球👆🏼,幸好我口袋里还有饼干🎦、钥匙什么的🍯,所以后来上课时就把这些东西一个个放进布袋,跟学生讲:“口袋越来越重😣。”这个环节有三位考官🚴🏽,还有三个“配合”我上课的学生🥔,据说是北语的本科生,他们真是太“配合”了!教学中要求我组织练习,但当我引导他们说句子时🧛🏽♀️,他们就不停地说🌧:“没学过、听不懂!”我只好硬着头皮对他们说:“我们上节课刚学过💇🏼♂️,再想想,记得吗?”还有一个学生在我讲“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总是把“热”发错🚄,我纠正了两次,他也不改。我想:不能困在他们造的麻烦里,所以就拉回语法的讲练了。听其他选手说👷♀️,有的学生在选手刚开始讲课时就举手说🧖🏿♀️:“老师,我想睡觉!”这样看来🥷🏿,我遇到的“学生”还算客气的。
整个比赛过程🐑,压力山大!!我们一早就被要求手机关机🩲,除了上厕所和比赛都不能离开等待室,我上午想站起来开开嗓,也被劝阻了;考官们不苟言笑,各种问题都会问,回答之后却没有任何反馈😋;“配合”的学生根本不配合,还净给选手添堵……
因为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比完我就觉得没戏了。按组委会要求去参加“通关牌”颁发典礼的时候,默默地坐到后面🏮,却被老师拉到前边🈳🧑🏻🦼➡️,说🧑🏼⚕️:“你等会儿要领通关牌呢,坐这儿🪳!”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晋级了😹🍿,那一刻的感受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我想自己会永远记得那一刻——所有努力被肯定的那一刻。
(闫志威𓀝、姚伟嘉 组稿)